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

賽德克族

賽德克人口大約5,000多人。2008年正名為第十四族。


原為泰雅族亞族,包含三個方言群體:德固達雅、都達、德路固。德路固成為太魯閣族後,其他的在2008年成為賽德克族。


以南投縣北港溪與花蓮縣和平溪相連為分界線,北為泰雅亞族,南為賽德克亞族。賽德克的居住地範圍較泰雅要狹小,以台灣中部地域為勢力範圍,立於北方泰雅族及南方布農族間,集中於南投仁愛鄉。同泰雅族及太魯閣族有紋面習俗,女子表善織,男子表英勇。


泰雅族分為二個族群,以南投縣北港溪與花蓮縣極北和平溪相連之一線為分界線,以此為泰雅亞族(Atayal-Proper)的居住區,以南為賽德克亞族(Sediq- proper)的居住區,兩者之間的親族組織、生活習慣、生命禮俗、歲時祭儀與天生體質幾近相似,而使用的方言相同者約47%,具語言結構方面仍大同小異(費樂禮,1969;7) 賽德克族人稱「人」為 Sediq,其起源傳說以白石出為發源地,惟部分流傳於族內之說法認為是來自埔里牛眠山,昔時文獻認為在中央山脈以西者稱西賽德克群,以東者稱東賽德克群。不過,這只是各群居住位置之被區分而已,事實上,從起源傳說、語言等各方面係屬一箇族群,仍稱為賽德克,通常分為德克塔雅、多達、太魯閣三群。



社會文化


賽德克族是一個平權的社會,由領導能力強的人出任部落領袖,狩獵、出草也由英勇的族人擔任領袖。但遇到部落有重大事情時,則由長老會議決策。大體而言,社會組織分成下列幾個團體: 

部落組織:以地域社會為基礎組成最原始政治組織,也是最基本的自治單位。對內具保護功能,對外則負有與其他部落保持聯絡的責任,故部落是一個同地域之保護同盟共同利益的單元。


祭祀團體:具有共同祭祀對象的家庭組合,如祖靈祭的進行。


共負罪責團體:也就是共同逆守誡律、規範的團體,泰雅人稱之為gaga。


狩獵團體:同屬於一個獵團,在集體狩獵時大家分工合作,共食、共享。


這四個團體的成員有互相重疊的特質,在不同部落,祭祀團體可能大於狩獵團體,其他的部落可能狩獵團體大於任何一個團體。各地的差異性頗大,無法一概而論。



精神信仰


賽德克族人,稱神為uttux。族人將神(uttux)區分為善神及惡神。善神經常會保護族人避過災難,會答應要求族人的願望;惡神則相反,常常拒絕族人的願望,對其許願也必定會發怒而給予災害。


所以族人在做夢時神不容許其願望時,就知道遇到了惡神而會非常的害怕;容許其願望時,就知道遇到了善神而產生崇敬之心,族人事實上無法從外型上對善神及惡神有所區別。


族人說:在夜裡睡覺時呼吸屢屢感覺閉塞,就是惡神前來戲弄的結果,然而會抓住其咽喉的神,很可能是其雙親之靈,也可能是其祖先之靈,更可能是外人之靈。所以,對任何一個人來說,並非父母之靈就是善神。事實上,所謂善、惡神是主觀的,唯有相信自己遇上不被禁止行為的就是善神,行為被禁止就是惡神。得到吉夢而出草,途中卻遇到危難,他們就判斷是善神放棄了此人而飛到別處去了,惡神前來代替才會如此。


賽德克族人只有敬畏靈魂、祭祀靈魂的習俗,還不至於祭祀天地、日月、星辰、風雨、雲雷、山川等等;也就是說賽德克族人宗教信仰的對象,僅有唯一的「鬼魂」。


1853年天主教展開對仁愛鄉的宣教,1856年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及真耶穌教會亦開始對仁愛鄉宣教,自時賽德克族人的信仰生活就遭受劇烈的轉變。


在賽德克人的社會裡,舉凡族人的狩獵生活、農事耕作、家庭 倫理、宗教觀…等,皆以Waya哇呀為行為思想的中心,Waya代表著部落所有族人必須遵循的法律規範,因此賽德克人形成自己的傳統文化習俗。




美食文化


賽德克族的食物來源,有取材大自然的採集品,如香菇、蜂蜜…等;有以狩獵方式獲得的山豬、山羊…等;也有經由飼養、栽種、及交易而來的食物。其中以小米、玉米、芋頭、蕃薯、旱稻…等為主要的食物。過去因為沒有電器用品,儲藏食物便成為很重要的事情,而泰雅族儲藏食物的方法有下列三種:


乾藏法:借用陽光的熱力,使食物乾燥,不致有發芽或腐爛的現象,使用這種方法計有小米、綠豆、黃豆、長豆、蘿蔔等。


鹽藏法:使用食鹽殺菌能力,使食物不致腐爛,青菜肉類都採用這種方法。


醃漬法:使用小米及鹽,使食物不致腐爛。





傳統祭典 — 收穫祭


賽德克族主要的傳統祭儀有播種祭、收穫祭、祈雨祭、狩獵祭、捕魚祭及獵首祭等,任何祭儀的意象無不祈望族命得以綿延、族運得以順遂發展,其訴求的對象即崇信的Utux,各祭祀團體各自獨立各司其職,祭祀團體的主祭司皆頗受族人的敬重,其社會地位不亞於部落領導人(俗稱頭目)。


常言道:「民以食為天」,這是自古人類求生存的自然法則,因此播種祭與收穫祭可說是賽德克族的重點祭儀,兩祭儀的主祭司都採世襲制,傳男不傳女、承繼者的順位依家中男子之排序而定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